科学发现大熊猫第一人阿尔芒·戴维 让大熊猫从深山走向世界 四川文化和旅游网
 所在位置:首页>名人轶事 >
科学发现大熊猫第一人阿尔芒·戴维 让大熊猫从深山走向世界
来源:《蜀韵文旅》/文旅网   作者:南 左  日期:2020-12-09 11:28:46
  1869年早春,一个集传教士和博物学家于一身的法国人——阿尔芒·戴维,在四川穆坪地区(今雅安宝兴)的邓池沟发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黑白熊”。
  夹金山藏宝”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从此,穆坪不再平静,许多西方的专家、学者、探险家不远万里、不惜重金,想拥有唯独中国才有的这种珍奇动物。而阿尔芒·戴维也成了记录、研究这种珍奇动物的第一人。正是因为他的科学发现,这种动物才有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大熊猫!
  我要到中国去!
  我始终梦想着去中国传教,所以我努力修行成为一名神甫。而且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天起,26年来我一直希望到那个天堂的王国或者类似的地方去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化。——戴维日记
  阿尔芒·戴维(1826—1900),出生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的艾斯佩莱特市。他不仅是一名传教士,更是一位出色的博物学家。1862年到1874年,他受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委托,在中国经历了非凡的探险旅程……
  19世纪的法国巴黎是欧洲汉学的发源地和中心,中国被那些着迷于东方文化的人们描述成天堂一般的圣地。
  当时26岁的戴维也是这样一位东方文化的痴迷者。
  戴维向教会提出申请,他愿意到遥远的中国去传教。教会也发现了戴维热爱自然科学,便把他派到意大利萨沃纳神学院学习自然科学。
  接下来便是十年的苦苦等待。
  从26岁到36岁,这10年间,戴维被派往意大利的萨沃纳市教书。萨沃纳市是位于阿尔卑斯山脉和地中海之间的港口城市。不知有多少次,他走到港口,望着茫茫大海,渴望乘船出海,向着遥远的东方而去。
  1862年,戴维偶遇法国著名汉学家朱利安,正好碰上了前来拜访的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亨利·米勒·爱德华兹(1864年任馆长)。在一年前,亨利·米勒·爱德华兹曾向巴黎天主教遣使会总会长艾蒂克写信请求:“派传教士到中国去,帮助我们进行科学研究。”
  很快,戴维被教会送到了巴黎进行“出国前的培训”,首先是突击学习中文。同时还让他进一步深造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当时的欧洲科学家认为,中国是一个没有受到冰河作用太大影响的国家,中国所保存的动植物对欧洲科学界充满诱惑。
  一个月后,36岁的戴维身披传教士的长袍,怀揣着科学家们拟定的动植物名录,从马赛港出发,踏上了到中国寻找动植物标本的旅程。
  戴维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他前后两次到中国工作了10年,身份是传教士,事实上没有在教堂任过职,没传过一天教,整天做的不是收集标本,就是亲手制作标本。
  白熊?还是黑白熊?
  这种白熊很可能就是大熊猫。——戴维日记
  1869年1月2日,戴维从重庆出发,走陆路经隆昌、内江、资阳,8日抵达成都。行李走水路,由于是上水船,速度很慢,他只得在成都等待行李。
  在戴维发现和认识大熊猫之前,其实已有两位外国传教士“发现”了大熊猫,也许是他们一心传教、无暇他顾,也许是对物种的科学认识和修养不够,遗憾的是,他们与大熊猫失之交臂,把辉煌留给了有准备的后来者——阿尔芒·戴维。
  戴维一到成都,就去拜会四川教区主教平雄神父。平雄神父曾在修道院工作过,碰巧的是,他也热爱自然科学,曾经考察过穆坪的自然资源。
  “在穆坪的森林里,生活着两种羚羊,一种野牛,一种黑白熊。”平雄神父对戴维说。“是白熊?还是黑白熊?”戴维追问道。“当地人对这种动物的叫法很多,说‘白熊’是它,说‘黑白熊’也是它。也许它还有其他名字也说不准。”平雄答道。
  当戴维听说“白熊”后,怦然心动,他再也坐不住了,意识到也许一个重大的发现正等着他。
  随后,戴维便向教会申请赴穆坪传教,请成都天主教堂帮忙雇向导。经过一些了解和准备,戴维找到成都鼓楼北街古董行老板赖三耶(天主教徒)帮忙,因为赖三耶有一位远房亲戚在川西北的穆坪当藏族土司的头人,名叫褒若。
  由于坚参生郎多吉(第九代穆坪土司)和赖三耶的父亲是结拜兄弟,所以事情办得十分顺利。
  1869年2月22日,由褒若带路,戴维和青年传教士库帕从成都出发,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到达邛崃,经西河的马湖、火井等场镇,到了芦山县的大川镇。在当地人带领下,他们经由太场的坪溪、大河村,翻越3000多米的大瓮顶,经过前后8天的艰难跋涉,来到夹金山西麓的清平村邓池沟教堂(又称“灵宝神学院”),戴维成为这里的第四代本堂神父。
  农家小院“藏”惊喜
  1869年3月11日,在返回教堂的途中,一位姓李的人邀请我们到他家去用茶点。在他的家里,我见到一张展开的兽皮,那种著名的黑白熊皮。……我听说猎人们明天就出发到野外去猎杀这种肉食动物,它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物种。——戴维日记
  邓池沟天主教堂建于1839年,是法国天主教远东教会在四川最早秘密修建的教堂之一。远远望去,它是一座极富中国韵味的木制大屋,步入教堂主堂,则展现出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正面是巨大的花窗,穹窿交叉的拱顶,简直是欧式教堂与中式庙宇的完美融合。
  在群山环抱之中,戴维在日记中写道:“但愿这块陌生而神秘的土地,能给我带来惊喜。……这里的高山和河谷都被原始森林所覆盖,使得当地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和延续下来。”
  刚到穆坪的第11天,戴维就与“黑白熊”不期而遇了。
  3月11日,戴维在学生的陪同下来到红山顶下的河谷考察。红山顶是当地一座较高的山峰,他一路收集了很多植物标本。下午在返回教堂的路上,遇上了一位李姓教友。
  李姓教友热情邀请他们到家里喝茶、品甜点。戴维看天色尚早,便欣然答应。
  这一去,一个隐藏了数百万年的秘密,就在这个农家小院拉开了帷幕。
  一走进李家的中堂,只见墙壁上挂着一张黑白两色的兽皮。
  戴维似乎被雷电击中了,愣在了那里。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黑白熊’?”
  随后他急步向前,仔细观看起来。
  动物毛皮只有两种颜色。只见它周身雪白,四肢漆黑,全身黑白分明。
  李姓教友见戴维对这张动物毛皮感兴趣,走过去告诉他:“这是竹熊皮。”
  “竹熊?”戴维哑然失笑,这里的人真会捉迷藏,一种动物竟然有三个名。其实,当地人除了称这种动物“白熊”“黑白熊”“竹熊”外,还有一个名字叫“花熊”。要是让戴维知道了,更让他发笑。
  戴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李姓教友的家。他回到邓池沟天主教堂,立即找来当地的猎人,一再叮嘱:“请务必帮我捉到一只黑白熊!”
  愚人节的“礼物”
  1869年3月23日,信基督教的猎人在离开十天之后,今天回来了,他带给我一只年幼的白熊,捕到时是活的,为了携带方便,它被杀死了……
  4月1日,他们又带回一只完全成年的活体黑白熊……这种动物的头很大,吻短圆,没有熊嘴那么尖长。——戴维日记
  戴维首次在穆坪邓池沟“发现”这张兽皮时,叫它“黑白熊皮”,而本地乡民们长期叫它“竹熊”或“白熊”。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戴维像着了魔一样钻进那位李姓教友所说的高山密林里,但所获仅仅是一些当地的松鼠和星鸦,他还在密林里三次迷路,险些丧命。
  无奈之下,戴维转而寻求当地人的帮助,他雇了十几位出色的当地猎人,悬赏捕捉“黑白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戴维这一招很快见效。
  1869年3月23日,一名猎人给戴维带回一只年幼的黑白熊,但是为了携带方便,他把它杀死了。这让戴维十分遗憾和懊恼。
  按动物分类学的规定,见到皮毛,甚至见到尸骨,还不足以对这种物种作出鉴定。
  在戴维的不懈努力下,4月1日,他终于亲眼见到了大熊猫活体。这一天是西方的愚人节,但对戴维来说,却是个石破天惊的日子。
  这天上午,猎人们给戴维送来了一只活的成年“黑白熊”。戴维兴奋不已,围着“黑白熊”团团转,他终于确认了自己之前的直觉——这是一个欧洲没有的物种。
  戴维暂时把它定名为“黑白熊”。
  “大熊猫”被正式命名
黑白熊,据我的猎人说,其体甚大,耳短,尾甚短,体毛较短。……在欧洲标本收藏中我还从未见过这